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快速推进,国人的食物消费水平与生活方式均有了显著改善,但提高了居民的营养状况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健康问题摄入增加与消耗减少的双重作用下,超重与肥胖人口占比慢慢的变大,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也显著增多。
因此,推动食育,加强对食物营养健康消费的科学引导,推动膳食模式健康转型成为当务之急。2023年,这些亮点值得记忆。
在2023年9月的第十四届亚洲营养大会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正式发布。
DRIs 是营养科学的核心内容。据庶正康讯了解,DRIs 修订按照科学性、先进性、整体性、延续性的根本原则,结合当前营养与慢性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制定了不同水平需要量的制定程序,对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了统一,并对生物标志物、功能标志物以及确定因果关系、判断根据充分可靠等方面给予了细致确定。在更多地增加以中国居民为对象的研究结果以及最新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首次针对年龄分组、身高和体重代表值、母乳成分参考数值、不同孕妇体重增加值以及身体活动水平等,制定或修订了基础参考数值。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指出要全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充分的发挥中国传统食养在现代营养学中的作用,引导国民养成符合我国不一样的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2023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制订,考虑现代营养学理论及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理念,总结食养根本原则并正式对外发布了四项食养指南包括:
系列食养指南将“药食同源”的中医文化纳入推荐建议之一,总结归纳了日常食养原则及辨证分型对应的食药物质,避免食物选择盲目性。在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的同时,可达到补偏救弊的作用,对改善和提高营养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相继颁布《中医药发展的策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为中医药文化事业的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3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党参等9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正式将党参、肉从蓉 (荒漠) 、铁皮石斛、西洋参、黄、灵芝、山某英、天麻、杜仲叶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2023年3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以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为主线,对新时代推进传统食品工业化绘就了新蓝图,成为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指出,我国食品制造业健康转型的含义绝不仅仅是“三减”,而是需要发展以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为根基,应用具有天然、健康特征的功能物质和原料,以满足多种人群的多元化的食品需求。尤其是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应坚守这一双轮驱动之路。
2023年7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食品领域作为着力稳住重点行业之一,《工作方案》要求,要引导食品产业与康养、旅游、科普、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功能性食品、运动营养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消费市场。
在培育壮大新增长点方面,《工作方案》对生物制造领域提出,要加快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加大各类创新资源投入力度。加快非粮原料应用,大力拓展秸秆等大宗农林废弃物原料资源。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物基材料、非粮食原料生物能源等产品应用试点。加强特色植物原料开发创新,推动活性原料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加大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
庶正康讯认为:营养健康市场走向成熟必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神秘化、生活化、再到科学化,当前处在神秘化的尾声和生活化的开端。
基于政府和先行企业持续的开展健康教育,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营养素养和消费常识与日俱增,同时营养健康科技逐渐融入到日常食品消费当中,使生活化阶段走向纵深。
接下来的将是科学化阶段,营养科学将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融合发展,派生出在“精准营养”理论指导下的个性化营养解决方案,为克服人类健康问题提供一条更安全有效的科学路径,从而使营养健康产业蜕变为健康产业的主力军。